当深海的幽蓝与科技的银辉在厦门展会交相辉映,一款颠覆传统的水下机器人正以破局者之姿,重新定义人类探索海洋的边界。2024 年 11 月,深圳潜行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发的潜鲛 X100 智能全向抗流水下机器人,在海洋工程、应急救援、生态监测等领域掀起技术革命。这款集 “全向抗流、智能操控、开放拓展” 于一体的划时代装备,以硬核参数刷新行业标准,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水下作业场景提供了 “中国智造” 的最优解。
一、技术破壁:4.5 节抗流黑科技,重构水下作业逻辑
在传统水下机器人受限于水流干扰、操控精度不足的行业痛点前,潜鲛 X100 以 OctoDrive 动力系统与 AnchorX 智能全向抗流系统形成技术组合拳。8 推进器矢量布局如同深海舞者的关节,使机器人在 4.5 节航速下仍能实现 360° 无死角移动,而自研磁耦合推进器则通过非接触式传动,将设备故障率降低 70% 以上。在长江入海口等强水流环境中,潜鲛 X100 仍能保持定点击穿式作业,较传统设备作业效率提升 3 倍。
“我们在水利水电巡检项目中发现,以往机器人在大坝泄洪口附近作业时,常因水流冲击导致画面抖动甚至失控,” 上海棕航总监在案例分享中提到,“潜鲛 X100 的电子云台与抗流系统联动后,即使在流速 3 节的环境中,4K 镜头仍能保持 ±0.5° 的稳定偏移,这对检测混凝土裂缝等精细作业至关重要。” 该云台 180° 半球视角搭配 12000 流明补光灯,配合低照度图像增强算法,在太湖蓝藻爆发期的水下监测中,成功实现 20 米距离内藻密度的精准识别,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。
二、开放生态:从 “单一设备” 到 “行业解决方案” 的进化
潜鲛 X100 的 SDK 开放式平台,如同为行业定制的 “水下智能基座”。潜鲛 X100 开发了专属硬件扩展模块:在渔业养殖场景中,搭载多波束声呐与水质传感器的潜鲛 X100,可实时生成鱼塘三维地形图与溶解氧浓度云图,帮助江浙地区水产养殖户实现精准投料,亩产提升 20%;在管道检测领域,其集成的激光测径仪,使机器人在杭州地铁过江隧道检测中,将裂缝测量精度控制在 0.1mm 以内,较人工检测效率提升 10 倍。
三、实战淬炼:从展会首发到搜救赛场的 “硬核验证”
2024 中国首届水域智能搜救大赛成为潜鲛 X100 的 “成人礼”。在厦门开放海域的低能见度环境中,使用潜鲛 X100 的参赛队伍完成了 “搜索 - 定位 - 救助” 全流程挑战:雄鹰救援队仅用 10 分钟便通过机械臂完成目标物打捞,赣青突击队则在 4.5 节水流干扰下稳定拍摄目标视频。该设备的 “抗流增强模式”,通过实时调整推进器功率分配,使机器人在复杂水流中的定位误差小于 0.5 米,这一表现直接促成其在赛后与多家华东地区应急救援单位达成合作。
四、场景矩阵:上海棕航下的 “全行业渗透”
上海棕航赋能潜鲛X100正在重塑六大核心领域的作业模式:
· 水利水电:在三峡大坝巡检中,搭载超声探伤仪的潜鲛 X100,完成 10 公里坝体混凝土检测,缺陷识别率达 98%;
· 海上风电:为华能如东海上风电场定制的防缠绕推进器,使机器人在电缆区作业效率提升 60%;
· 水下考古:与上海博物馆合作开发的多光谱成像模块,在长江口古船遗址探测中,成功分辨出船体木材与淤泥的光谱差异;
· 石油平台:为东海油田设计的防爆型外壳,使设备满足 ATEX 认证,实现高危环境下的安全作业;
· 城市管网:在上海合流污水管道检测中,通过管道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,实现多设备集群作业,单日检测里程突破 5 公里;
· 生态监测:在青海湖湟鱼洄游监测中,配合声呐与 AI 计数系统,首次实现洄游种群数量的动态统计。
当 “中国智造” 驶向深蓝
从厦门展会的全球首发到长三角水域的实战应用, 潜鲛 X100不仅是硬件技术的叠加,更是 “智能装备 + 行业 know-how” 的化学反应。正如上海棕航所言:“我们不只是设备供应商,更是海洋智能生态的共建者。” 当 350 米下潜深度、4.5 节抗流能力、开放式技术平台成为新的行业基准,这款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水下机器人,正以 “破局者” 的姿态,推动全球海洋装备产业从 “制造” 向 “智造” 跃迁。而在上海棕航科技企业的赋能下,潜鲛 X100 的深海征途,才刚刚开始。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