潜鲛P100S探索深蓝奥秘,上海棕航科技以“潜行创新”水下无人机引领海洋智控新时代
浩瀚海洋占据地球71%的面积,却仅有不到5%的区域被人类探索。随着“海洋强国”战略的推进,水下探测技术成为解锁深海资源、守护海洋生态的关键。在这一领域,上海棕航科技有限公司凭借“潜行创新”系列水下无人机,正以颠覆性技术突破传统作业模式,为海洋科研、应急救援、工程勘察等行业提供高效、智能的全新解决方案。
一、深潜技术破局者:上海棕航科技的创新基因
成立于2020年的上海棕航科技有限公司,汇聚了来自机器人控制、流体力学、AI算法等领域的顶尖团队,深耕水下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。依托上海市“智能海洋装备创新中心”的科研支持,棕航科技已获得30余项国家专利,其产品通过中国船级社(CCS)认证,并成功应用于南海油气平台巡检、长江口生态监测等国家级项目。
“传统水下作业依赖人工潜水或大型ROV(遥控水下机器人),成本高、风险大且灵活性不足。我们的目标是让水下无人机像空中无人机一样普及,让海洋探索触手可及。”
二、“潜行创新”水下无人机:重新定义深海作业范式
作为棕航科技的旗舰产品,“潜行创新”系列水下无人机集成了模块化设计、智能感知与AI决策系统,以四大核心优势破解行业痛点:
军工级抗压,深潜无界
采用航空级钛合金机身与多层密封工艺,最大下潜深度可达1500米,轻松应对深海高压环境。搭配六推进器全矢量布局,实现360°全姿态精准控制,即使在强洋流中仍能稳定悬停作业。4K超清双目视觉,洞察纤毫
搭载1200万像素双摄像头与20000流明LED补光系统,支持4K/60fps视频录制与实时传输。结合AI图像增强算法,即便在浑浊水域也能清晰捕捉海底地质细节、生物活动及设备状态,为科研与工程提供可靠数据支撑。智能避障与自主巡航,解放人力
基于多线激光雷达与声呐融合感知系统,设备可自动识别障碍物并规划最优路径。用户只需在地面站设定任务区域,无人机即可自主完成三维建模、管线追踪等复杂任务,效率较人工提升5倍以上。开放平台+模块扩展,场景无限
提供机械臂、水质传感器、侧扫声呐等20余种扩展接口,用户可根据需求快速更换载荷。例如加装甲烷检测模块后,无人机可实时监测海底油气泄漏;搭配机械臂则能完成水下设备维修、样本采集等精细操作。
三、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:多维场景赋能价值升级
上海棕航科技的“潜行创新”系列已在全国30余个城市落地应用,覆盖五大核心场景:
海洋科考与生态保护
与中国海洋大学合作,对南海珊瑚礁群进行长期监测,AI算法自动识别珊瑚覆盖率与病害情况,为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模型。应急救援与打捞作业
在2023年某水域沉船事故中,无人机仅用2小时完成100米深水区扫描定位,协助救援队高效制定打捞方案,较传统声呐搜索缩短80%时间。能源基础设施巡检
为中石油海底输油管道提供智能巡检服务,通过缺陷智能识别系统,每年减少人工潜水作业300人次,降低运维成本超千万元。水下工程与考古
参与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项目,对沉船进行毫米级三维建模,助力考古团队实现“零损伤”迁移。文旅与影视创作
为《深海探秘》纪录片提供拍摄支持,无人机深入马里亚纳海沟,捕捉到罕见深海发光生物影像,推动科普与文旅产业融合。
四、智造未来:棕航科技助力全球海洋经济数字化转型
据Global Market Insights预测,2027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。面对蓝海机遇,上海棕航科技有限公司正加速全球化布局:开发耐低温特种机型;推广生态养殖监测方案;携手华为海洋构建“空-天-海”一体化数据中台,推动海洋产业智能化升级。
“未来三年,我们将推出续航超12小时的氢燃料电池动力机型,并搭建海洋大数据共享平台,让每一台无人机都成为‘智慧海洋’的感知节点。”棕航科技总经理在世界海洋科技峰会上描绘了战略蓝图。
从近海到远洋,从实验室到产业一线,上海棕航科技有限公司以“潜行创新”水下无人机为支点,撬动海洋经济的无限可能。这家扎根上海、辐射全球的科技企业,不仅重新定义了人类探索海洋的方式,更以硬核技术践行着“向海图强”的时代使命。当科技创新与碧波深流相遇,一幅智慧海洋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。
探索无界,潜行致远——上海棕航科技,与您共赴深海未来!
发布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