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找到了!人在闸口第三根钢柱后面!”
2023年8月4日凌晨5点,成都九眼桥水域的薄雾还未散尽,岸边围观人群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。蓝天救援队队长老杨一把摘下沾满汗水的对讲机,盯着屏幕上实时传回的水下画面——在浑浊的河水中,失踪者的衣角正卡在生锈的闸门缝隙里微微飘动。
这场与死神赛跑的救援,因为一台名叫“潜鲛P200PRO”的水下机器人,硬生生从“不可能”变成了“教科书级案例”。上海棕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也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行动中,让所有人看到了科技的温度。
第一章:凌晨的求救电话,揭开生死盲搜
“九眼桥下游200米闸口有人落水,水流太急,我们的冲锋舟根本靠不近!”接到派出所电话时,老杨正在整理装备的手顿了顿——又是那个“吃人”的闸口。
这里暗流交错,水下布满缠成死结的渔网和钢筋,去年夏天,两名潜水员曾在这里被突发的垃圾流冲走装备。此刻,暴雨后的河水裹挟着上游冲下的树枝奔腾而过,能见度几乎为零。
第二章:“钢铁侠”下水,破解三大生死关
当闪着蓝光的潜鲛P200PRO被放入水中时,新队员小林嘀咕:“这玩具能行吗?”但接下来的30分钟,彻底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:
第一关:穿越“水下刀阵”
八组矢量推进器全开,这个1米长的金属家伙像条灵活的鲶鱼,在闸口钢筋丛中辗转腾挪。
“看!它在侧着身子过缝隙!”监控屏前,技术员小王指着机器人的“缩骨功”——原本展开的机械臂突然收拢,机体侧倾30度,从两根间距仅40厘米的钢柱间滑过,摄像头几乎贴着锋利的水泥棱角。
第二关:暗夜中的“透视眼”
浑浊的水下画面突然切换成橙红色声呐成像,操作员老刘按下BP声呐启动键:“这是给水下做CT呢!”
屏幕上,闸门结构被分解成三维点云图,一个类人体轮廓在东南角闪烁红光。后方技术团队立即标记坐标:“疑似点距离水面7.2米,东偏南28度。”
第三关:致命缠绕中的“外科手术”
当机械臂试图勾取衣物时,意外发生了——生锈的钢条突然勾住牵引绳!
“启动应急模式!”指令下达瞬间,机器人尾部弹出备用切割刀,3秒切断绳索的同时,另一只机械臂稳稳托住落水者腰部。岸上众人屏息间,8000流明的补光灯突然全开,浑浊水体中亮起一道光柱,为后续潜水员指明了精确坐标。
第三章:二十年老救援队员的震撼
“我干了22年救援,从没想过能这样干活。”老杨摸着机器人外壳上的刮痕,声音有些发颤。那些曾让潜水员们九死一生的场景,如今被科技一一化解:
死亡缠绕:去年同样位置,队友被渔网困住,靠割断氧气管才脱险
盲人摸象:2019年暴雨搜救,潜水员摸遍50米河道才找到目标
时间囚笼:黄金救援期眼睁睁流逝的无力感,现在,操控台上多了三块定制铭牌:
200米深潜:能抵达所有人工禁区
4小时续航:抵得上4组潜水员轮换
-10℃抗寒:寒冬深夜照样出击
第四章:上海棕航电子科技的“笨功夫”
在这台“神器”背后,藏着上海棕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工作者“不聪明”的坚持:
为测试防水性能,把原型机泡在火锅底料里72小时,机械臂夹黄豆练精准度,夹碎3000颗才达标,四川话语音系统,是为让老杨这样的老队员听得更亲切
“有次洪灾演练,机器人被冲走2公里,自带的北斗定位带着我们趟着齐腰深的水找回来。”上海棕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监赵工说起2022年的惊险时刻,眼里闪着光。
第五章:从成都到全国,水下守护者在行动
九眼桥一战后,这个“不会累的潜水员”开始走进更多惊险现场:
重庆嘉陵江沉车打捞:在漩涡中锁定车辆,机械臂挂上牵引绳
杭州亚运场馆水下安检:20分钟完成6个排水口排查
鄱阳湖失踪渔民搜救:通过声呐成像找到卡在沉船中的遗体,就连渔民都找上门:“能帮我们找找断掉的渔网吗?这玩意儿污染水体!”
上海棕航科技的温度,在于对生命的敬畏
如今在成都蓝天救援队的装备库里,潜鲛P200PRO有了专属座位。队员们给它系上平安结,擦拭镜头时比对自己头盔还仔细。
“以前觉得机器冷冰冰,现在看它就像战友。”老杨说着,给机器人贴上第7颗星星——每完成一次重大任务就贴一颗。
发布评论